
吉小育说
匠心入社区传技惠民,职教融基层赋能治理。一直以来,我市中职学校积极探索校社融合发展新路径。以“匠心筑梦进万家,职教服务暖社区”为理念,通过“技能+温情”的志愿服务形式,将专业资源精准对接社区需求,以实际行动践行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,为基层治理注入“匠心”力量,共同绘就职教服务基层的崭新蓝图。
01
|吉林经济贸易学校
学校开展送课进社区活动,将优质艺术资源送到居民“家门口”,助力学习型社区建设。送课教师董大君在老年大学开设毛笔书法课,从握笔、坐姿教起,讲解书法技巧并点评习作;教师佟丽峰拆解民族舞动作,指导30余名居民学习,用有温度、接地气的课程,点亮居民学习舞蹈的热情;教师辛妹恕在德胜社区教音乐课,从发声、节奏训练入手,用钢琴伴奏帮居民找准音准。这些课程均为“文化惠民进万家”系列活动内容,后续还将结合居民需求,校社联合持续开设书法进阶课、健身操、乐器入门等课程,激发居民学习热情,营造和谐邻里氛围。
展开剩余55%02
|吉林女子学校
学校校企合作处联合博朗职业技能培训学校,走进通江街道江畔社区,为居民提供免费理发公益服务,将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。此次活动是学校与社区深化合作的体现。学校长期坚持开展公益实践活动,将服务社会作为育人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参与社区服务,学生能够深入基层、了解民生,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。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,也强化了职业技能教育的现实意义,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。
03
|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
学校园林教研室刘田老师走进民主街道苏园社区开展插花课程,从认识花材、色彩搭配到造型设计,用专业与温度为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注入了新活力。为深化“党建+服务”共建模式,学校组织专业教师走进延江街道,以“短视频制作技能培训”为抓手,开展无职党员素质提升专项送课活动,帮助基层党员掌握新媒体宣传工具,推动无职党员亮身份、践初心、办实事,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,为基层党建注入“新动能”。学校还将继续与街道、社区加强合作,让教育真正贴近生活、服务群众。
发布于:北京市升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