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
在推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,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已落地了哪些具体的举措?10月23日,“决胜‘十四五’ 续写新篇章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举行,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华太就农村环境整治方面举措答记者问。
据悉,四川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农村环境整治、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,形成了“低成本、易管护、可持续、效果好”的治理模式,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(管控)率从2019年的不足20%,提升到今年9月底的78.18%,提前完成“十四五”目标任务。
刘华太介绍,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过程中,已探索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经验做法。
比如,在政策标准上,不照搬生活污水治理“城市经验”,联合有关部门研究可操作、好执行的政策指南和标准规范,出台了设施排放标准、设施运维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南;同时,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管理系统,构建了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的五级管理体系。在资金保障上,累计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10.3亿元;省级财政每年拿出5亿元,支持5200个行政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“千村示范工程”建设;省级生态环保领域贷款贴息补助政策出台后,发放102个农村污水治理项目贷款贴息资金3.78亿元,撬动银行贷款517亿元。
结合四川农村“小聚居、大分散”特点,确定了“因地制宜、尊重习惯,应治尽治、利用为先,分类推进、久久为功”的思路,开展平原、山地、丘陵、缺水等不同类型的地区试点,探索形成了符合实际的经验模式。2024年,全国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现场会在巴中市召开,巴中市“分层截留资源化利用”,广元市三会村“贮水削峰”等治理模式入选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,在全国推广。
为有效解决污水处理设施“建不起、用不起、管不好”的突出问题,推动176个涉农县(市、区)建立设施运维管理机制,开展设施排查整改及“回头看”,提升运行管理质效,确保建一个成一个,成一个用一个。近三年,生态环境部以“四不两直”方式,对四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开展现场调查,群众满意率均达94%以上。
升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