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年10月14日,广州增城区的田间地头,志愿者们发现了一幅令人痛心的景象:一张张几乎看不见的捕鸟网横亘在田野间,在广东多地发现网上挂着已经失去生命的鸟类尸体,偶尔还有幸存者在绝望挣扎。当地农民为保护庄稼架设这些“防鸟网”,却不知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仅伤害鸟类生态,更可能让自己面临法律风险。
这些细密而几乎隐形的捕鸟网,堪称“鸟类杀手”。一旦撞上,鸟类往往难以挣脱,越挣扎缠得越紧,最终在痛苦中死亡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些网具不分青红皂白,无论是常见的麻雀,还是可能出现的保护鸟类,都难逃厄运。
广东地处东亚-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,每年有数百万只候鸟经过。增城区作为广州的生态屏障,其农田生态系统为众多鸟类提供了重要的觅食地和停歇点。田间随意架设的捕鸟网,实际上是在候鸟迁徙通道上设置了致命陷阱。
展开剩余52%农民护庄稼的心情可以理解。鸟类确实可能对农作物造成损害,但这不应成为滥用捕鸟网的理由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如果这些捕鸟网误伤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如黑脸琵鹭、白腹鹞等,架网者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》,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将面临罚款甚至刑事责任。为防鸟而违法,得不偿失。
解决鸟害问题,完全有更科学、更合法的方式:
物理驱鸟:使用反光带、驱鸟旗、稻草人等设备,成本低且有效;
声音驱鸟:安装驱鸟器,发出鸟类讨厌的声音;
生态调控:在田地周围种植鸟类不喜食的植物作为缓冲带;
合理用药:选择鸟类不喜食的作物品种或调整种植时间;
补偿机制:探索建立鸟类损害补偿制度,减轻农民损失。
保护鸟类,不仅是保护生态,也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。鸟类在控制害虫、传播种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没有鸟类的田野,终将被虫害困扰,不得不依赖更多农药,形成恶性循环。
我们呼吁广东各地农业农村部门、林业部门和乡镇政府:
立即开展田间捕鸟网清理专项行动,加强普法宣传,让农民了解保护鸟类的重要性和架网的法律风险;同时推广科学的防鸟驱鸟方法,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。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我们的田野才能永葆生机。
让我们携手保护广东的蓝天精灵,守护我们共同的自然遗产。
发布于:河北省升富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